[33/365] 書:在家工作 BY 徐豫(御姊愛) part 2

徐豫(Anita御姊愛)_在家工作:從職場裡自由,在生活中冒險的個人實踐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本週看的書,書名是《在家工作:從職場裡自由,在生活中冒險的個人實踐》,作者是徐豫(御姊愛)。廢話不多說,就直接切入主題吧!

請點這:在家工作PART 1 看這本書適合誰讀?&劃線內容的歸類:

第三大類:給需要學習遠端管理技能的主管

  1. 從「過程管理」到「結果管理」

    許多老闆、老師可能都覺得下屬或學生在鏡頭照不到的地方打混追劇,或是一邊開會一邊玩貓,但其實很多研究顯示在家工作生產力是翻倍的,因為省了通勤的時間、省了裝忙其實看網拍的時間,還有最重要的事,遠端工作的成果是一翻兩瞪眼的,只有看功勞(結果),沒有論苦勞(那些看起來很忙講電話/走來走去/躲在檔案室/在廁所睡覺的時間)。

    前期看不到員工一定不放心,那可以技巧性安排早會,確認當日工作項目和預期進度,最重要的是表明「即使遠端、主管支援不變」,學習管理結果而非過程,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後,或許就可以放心地放下一定要看到人的執念吧。(多數老闆表示:說的比做的簡單啊)
  2. 發現冗員

    文中提到科技大國日本很難在家工作,和幾個原因有關係,其中一個是當組織中有很多庶務職員、無用主管時,一旦線上工作,這些人將所遁形,例如倒茶、跑腿、影印的助理,或是因年資而非能力而往上升的主管,在公司只負責敲印章和巡場。因為遠端工作「獨立工作、自主負責」,遠端工作會讓冗員無所遁形,這部分我覺得很真實,也很血淋淋,而且不在眼前工作,就沒有所謂辛苦/血汗/看起來很忙的分。主管在這時候可以重新審視員工能力和工作分工的合理性。

    個人覺得書中提到的這個例子真的會讓人深思組織架構中到底藏了多少冗員,管理學上有說,有時候組織會刻意預留人力,以因應有時突然暴增的產出要求,但另外還有一些時候,是當用人主管想要爭取資源,想要展現自己部門壯大,常常會用低薪hire很多中庸的人,越平庸越好,但是這種組織單位在遠端工作的架構下,真的很赤裸,組織賦閒的狀態真的像是退潮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辦公室工作轉到遠端工作,就是那潮起潮落。

    我覺得在這種情況下,老闆/主管會非常直接的重新省視自己,哪些員工是解決問題的、哪些是用來放著買個安心的。

合得來的同事可以當朋友,合不來的同事可以當戰友。

我的職場女神 − 前老闆F小姐在我入職第一個月說的

第四大類:給不好意思說不的你,每個人都要學的設定個人工作/生活原則

  1. 說不定你是內向者

    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其實在書的封面我就已經點頭如搗蒜了,「我熱愛工作,只是厭倦辦公室團體生活」,真的,我從小就是那種回到家也不會說今天在學校發生什麼事的孩子,每天就默默地回家吃飯、洗澡、寫功課,隔天再去上學,我很開心,只是從不覺得有事事交代的必要,你硬要我說,我還覺得很彆扭。那日跟朋友聊,朋友們也點頭如搗蒜,和不熟的同事聊天有時真讓人精神耗弱,但長期不做大家又會覺得你今天是不是忘記穿上社會外的外衣來上班。

    在職場上,深深體認到和同事友好的重要性,但其實我沒有很喜歡不熟硬聊,或是把私事跟所有同事說,好的同事很幸運地是有的,可同時也很怕不熟的人問私事,更何況常常不同職位間還會有對立、爭資源的時候,高中大學時打工時就已經用尷尬的經驗學到教訓「職場是用來工作,不是用來交友的地方」但往後我給自己訂下KPI,「今天我要跟任意兩位同事聊十分鐘」、「今天我要跟A說超過五句話」,下定決心要洗掉「社會化不足」的標籤。

    書中有簡易提到內向者和外向者的特徵,也同時提到沒有人是絕對的外(內)向者,但很明顯的是可以透過一些事來判別,大家自己可以上網看很多介紹,我就不贅述了,但重點是,如果你明確感知自己必須在某些特定環境下才能有很好的生產力,那就不要不好意思說出來,例如我以前就常常抱著電腦到無人的會議室工作,我主管以為我都在裡面睡覺,但其實是因為半開放式的辦公室讓我可以同時聽好幾個人同時大聲講電話的聲音,這樣的噪音會讓我兩眼發直無法專注,所以別害羞,好好溝通,你主管也不是第一天出來工作,適度表達自己,不要在還沒溝通前就先犧牲了自己說話的權利&讓別人更了解你的機會。
  2. 如何避免低質量社交

    作者提到從上班族轉自僱,第一個心理不安就是現在是「有做有錢領,沒做沒人挺」於是如何劃分時間給親朋好友和另一半就顯得格外重要,畢竟月底不是一定會有薪水進帳、年底也沒有所謂的分紅,所以要自己評估,時間寶貴,更要省視哪些低質量、耗費你心神的社交是可以省略的,我們還是祝對方人生順利 wish you a good life,但是群聚客燒的行為是否對現階段的你還說有意義呢?不是非見面不可,那可以改用視訊,至少省了交通和咖啡廳的時間和金錢;其他同理比照辦理,該簡訊的不用電話、可以不用回的群發訊息就不用回了。

    當然不是全部產業都適用,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push自己認真思考的機會,因為以前上班族時,下午有人說,「走!喝咖啡」,我通常是不會拒絕的,當時其實是mental break的成份居多,但現在在家遠端工作,自己可以更自由的選擇轉換心情的方式,有些明知這輩子都不會再見面的聚會,自己可以斟酌一下必要性。
  3. 有禮貌地把界線畫出來

    「如果你不主動,規則的制定權就會在他人之手」

    身為上班族的你,看到這句話是不是覺得有苦說不出,只能私下嘀咕?書中提到這個,其實也算是作者在職場與自己開小公司的心得,與其說是職場筆記,我倒覺得是放眼一生都會受用的心態,跟當主管的朋友聊天也聽到類似的,會議中不說、當面問不說,卻在私底下抱怨,很多人可能只是表面假大方,但你相信我,還是有很多主管、廠商,是真的想解決事情&可以協調的,不管是「我很願意幫你處理,但我已經下班了,我們明天上午十點可以討論」或是「通常我做這件事的時候,會先…再…,因為有…..的優點,你覺得呢?」

    像是時間、做事方式、開會的節奏,都可以有禮貌地提提出自己希望被配合的時間需求或分工需求,或是你期望進行的方式,我只能說有試有機會,沒事只會後悔。第一次提出要求會很害怕,但是為了自己以後的日子,把時間拉長看,每次只要有一點點改變、說出自己的建議,長久下來一定可以越來越自在。
  4. 墓誌銘上寫什麼

    這個很重要,很簡單,但也不簡單。其實就是老雞湯,因為今年朋友待的外商公司裡有位early 40的高階經理,孩子才剛出生不到三個月,因為過勞工作,好一陣子都頭很痛、很暈,他每天都五點半起來運動、工作、晚上加班,標準的台灣日工時超12(或14)的社會縮影代表,然後有天他跟太太說頭很痛、胸悶,趴下去睡午覺後,就再也沒起來過。

    然後公司的法務和人資,就很盡責也很令人心寒地,各種搜集資料試圖證明這位高階經理不是過勞猝促死,因為想幫公司省錢。Well…這真的很令人惋惜,人的生命也不是我三言兩語可以形容的,但我想這不是我們大家認真工作、拼命想出人頭地後所追求的。

    作者在初中就提到,自己因為沒日沒夜過度工作而病倒,她說那時她心想如果自己因為這樣過世了,墓碑上的墓誌銘難道會寫「她很認真工作」嗎?當時在我辭職之前,有三四個月的睡眠每晚都不到四小時,常在開會的時候覺得靈肉分離,很像在聽一種遙遠的聲音,後來有自律神經失調,我還跟主管說我好像椎間盤突出了,我主管說「雀兒喜,我跟你說,我們公司以前也有很多人說他自己的脊椎有問題、或是腿瘸了,結果離職之後沒多久就都好了。」當時我只覺得他在嘲笑我,但現在想想搞不好他是在跟我說可以回家休息也不一定,哈。

    因為年紀,身邊的朋友也都一一步入家庭、生兒育女,即使單身的朋友,我也覺得大家要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靈健康,要學會適度調適。

這本書我是買了電子書,博客來連結點這,我覺得算是一本輕鬆的書,有很多寫實、感同身受的舉例可以清楚了解並聯想到自己的生活,我是本著欣賞徐豫(御姊愛)的支持買者,如果你也是在家工作者、遠端工作者、接案者等,可以從中得到一些靈感。

#365writingchallenge

好書、podcast 分享|「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29/365] 書:關於紀律養成的原子習慣、馬斯克之母、小琉球/澎湖離島故事

[32/365] 書:在家工作 BY 徐豫(御姊愛) PART 1

[33/365] 書:在家工作 BY 徐豫(御姊愛) PART 2

[19/365] 關於原生家庭,如果……就更好了

發文作者

你的線上商務英文家教,提供商用簡報、會議英文、職場溝通、商務簡報優化、英文面試準備、職場英文社交的英文課程。

對「[33/365] 書:在家工作 BY 徐豫(御姊愛) part 2」的一則回應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